2017年5月12日,苏新平作品展“虚构的真实”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,本次展览由策展人俞可策划,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学术主持。展览共展出苏新平“八个东西”、“擦笔纸”、“荒原”、“平仄”、“十”、“灰色”、“肖像”等系列作品,试图通过艺术家近年的新作以及过去重要时期的代表作品,形成清晰的创作和展览脉络,并勾画出艺术家创作的主旨内涵,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苏新平。
本次展览的主题为“虚构的真实”,这一看似有着强烈辩证逻辑的命题实则提示着当下的一种艺术现实,“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感官消费和虚拟话语的平行世界中,看似真实的世界正在被民族运动、地缘政治、宗教博弈所淡化,艺术创作在此情况下路在何方?”展览策展人俞可认为苏新平的早期艺术比较关注现实和文学色彩,而现在的描绘也有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体验方式,但对于他的艺术而言,“真实与否”、“虚构与否”其实都不是问题的关键,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与美术馆、城市、社会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,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对我们思考今天的艺术提供了什么样的角度。艺术家总是在社会变迁中寻找一种价值观,深入于自己的生命感悟,通过虚构-想象来完成他所理解的真实。
部分参展作品:
苏新平副院长是浙江阿特多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商品《大师意象》的创作者。
作为艺术家苏新平是幸运的,这种幸运除了上帝的眷顾之外,更多是来自于他的敏感。当他的工作产生了收获时,他并没有沉溺于这样的喜悦,而是选择了给自己的创作制造麻烦,要将自己处在一种“永失宁静”的状态。
2008年,他又一次重新上路,开始面对和追问艺术的目的。他再一次反思、质疑,更加意象地追寻描绘的过程,期间他创作了《风景》系列。从这个系列开始,苏新平游离开了热闹的“现实社会”,转而进入对“艺术语言”的探索。从此,开启了他对自我、生存状态以及艺术方式、方法的重新认识。
在此时的画面中,最引人入胜的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注入他所把握的“虚构”,形象不再是艺术家关切重点,它只是语言表演后自然的结果。所以,你会发现苏新平的作品题目越来越有些抽象,偶有有所指涉题目的如《风景》,也是意向性的,只是为了维持一种浅层的视觉识别性。同时,苏新平也改变了原来的创作程序,既不再为自己设置前提,也不预设结果,仅凭感觉和意念作画,他将颜色直接涂抹在画布上,第二笔是根据第一笔的笔触、形状,包括薄厚等等生成而来,依此类推下去,在勾勾画画,涂涂抹抹的过程中把握所期待的东西。尽管追寻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过程充满纠结和不确定,但艺术家却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。也许,这个阶段的苏新平想要追寻的真实已经不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关照,而是希望借助语言的虚构和过程的随机,将想象所具有的变化多端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,将观众从现实中自身经验和认知的局限与束缚中带出,去耽溺于一个更瑰丽的世界。
苏新平《灰色9号》
苏新平《灰色7号》
Copyright ©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