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英国有句玩笑,哪个博物馆缺钱就办女王的展览,展览一旦开幕,女王相关的衍生品就会热卖。”
据说女王展览一年能办上个四五次,衍生品的开发完全能支撑馆里一年的运营开销。英国本身的王室文化受到民众追捧,也和经典美术作品得到高度认知、衍生品定价合理等原因有关,参观者也已经养成购买衍生品的习惯。
| 事实上,在发达国家,艺术品的销售分为三个领域:
● 首先是艺术品原创作品的买卖,之后是原创复制品的买卖,另外是原创授权衍生品的开发。
● 而其中,原创授权衍生品的开发,因为价格合理、创意性强而受到越来越多购买者的欢迎。
“女王系列衍生品”就是欧美国家成熟的衍生品产业链中的一个代表。而反观国内的艺术衍生品市场,近几年除了故宫系列衍生品走红之外,鲜有成功案例。
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版权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阳认为,
● 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关键是版权,“有了艺术家的授权,美术馆、画廊就可以开发一系列的衍生品。
然而,目前中国正处于版权产业发展的初期,以维权为主,因此会出现和产业对接较少的问题。
● 国内艺术家的版权保护意识普遍较为薄弱,而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艺术家并没有通过版权的开发和运营取得应有的财富,而版权环境不好造成的侵权和盗版,不仅严重打击艺术家的积极性,同时也危害生产商的经济利益,势必影响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● 艺术家首先要做的,就是通过国家级的版权登记,确定权利归属。
● 对于美术馆和画廊而言,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和现有运营的模式并不尽相同,无论是开发设计,还是销售,都需要专业的人才。
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,衍生品的销售和传播完全可以“独辟蹊径”,而包括那条曾经传遍了朋友圈的“雍正萌萌哒”微信在内,公众号“故宫淘宝”的每一条微信都动辄10万+,在这种实力卖萌的作用下,“雍正”都成了网红,而2015年上半年故宫衍生品的销售额就已突破7亿。
● 对于艺术版权的未来发展前景,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,艺术版权衍生品交易将会是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流,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笔者认为,在艺术市场遭遇寒冬之时,传统产业升级需要有更加多元化的探索。艺术衍生品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,需要的不仅是版权意识的增加,大众审美和消费意识的培养,更加需要的是建立艺术版权的规范机制。
Copyright © 2017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阿特多多 版权所有